工业机器人不同的铸造方式
工业机器人在铸造行业的应用在铸造生产中,工业机器人除了能够代替人在高温、污染和危险环境中工作外,还可以提高工作效率,提高产品精度和质量,降低成本,减少浪费,并可获得灵活且持久高速的生产流程。将铸造工艺、铸造设备、工业机器人有机结合,不断研发铸造领域的项目应用,已覆盖压铸、重力铸造、低压铸造及砂型铸造等各个领域,主要涉及制芯、造型、清理、机加工、检验、表面处理、转运及码垛等工序中。
而铸造车间尤为突出,充斥着高温、粉尘、噪声等,工作环境其恶劣。工业机器人可应用到重力铸造、低压铸造、高压铸造、旋压铸造,涵盖黑色金属和有色金属铸造不同铸造方式的车间,大幅度降低员工的劳动强度。
重力铸造
重力铸造传统的浇注模式是人工勺取铝液浇注,温度高,搬运强度大,尤其是大铸件需要两次勺取铝液浇注。该模式会因为操作工受体能的限制,造成浇注工艺稳定性差,铸造产品质量时有波动。不但人力吃不消,质量也受影响。而使用工业机器人浇注,由机器人采购产品重复性致,大大提高了产品质量,解放了劳动力。
根据铸件特性,工业机器人重力浇注自动化单元有多种布局格式。
圆周式 合适于产品规格多、铸造简单、产品较小的铸件,每台重力机可以铸造不同规格的产品,工艺节拍可以多样化,人可操作两台重力机,因限制条件少,是目前较为常用的模式。
对称式适合于产品结构较为复杂、需有砂芯配合铸造、浇注工艺复杂的铸件。根据铸件大小规格,小铸件采用小倾斜式重力机,浇注口均在工业机器人圆周轨迹内,而工业机器人不移动。对于大铸件,因相应倾斜式重力机较大,工业机器人需配有移动轴方可浇注。该模式下,铸件产品可多样化,工艺节拍可不致。
铸造技术的发展必然要为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大局所左右,“绿色铸造”的概念体现了高速发展着的文明进程的人性化特征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总体要求。与传统铸造生产模式相比,“绿色铸造”模式对铸造企业信息化运作水平和自动化生产程度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
工业机器人在铸造生产中具有改善劳动条件,节约劳动力,降低废品率和产品成本,提高生产率与产品质量,加快产品更新换代,以及减少设备损耗,节约资源,清洁生产等特点。因此提高铸造业自动化水平,加强工业机器人在铸造业中的应用,从而实现清洁生产,增大企业效益,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和谐发展,已成为自动化装备型企业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