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打破机器人减速器等关键零部件的技术瓶颈?
当前,我国机器人市场的异军突起,并不能掩盖我国机器人领域的小而散现状,也并不意味着我国机器人产业的彻底崛起。较起码在减速器等核心零部件领域,我们无法很快实现自主化。在机器人产业中,核心部件成本占到机器人的70%以上。控制器相当于大脑,伺服驱动相当于脊椎运动神经,伺服电机相当于肌肉,减速器相当于关节。上述任何个零件的性能,都影响整体机能。那么,我国应如何做好上游零部件尤其是减速器的开发?机器人产业链上大体分为上游关键零部件、中游整机系统集成和下游应用。而在所有核心零部件中,减速器较为关键。减速器,也称“机器人关节”,是以工业机器人为代表的高端自动化设备的核心传动部件。在国产机器人崛起道路上,减速器的产业化、自动化是非常重要的内容。
减速器是机器人的关键部件,尤其是在工业机器领域更是广泛应用。减速器能够在生产过程中稳定地完成各类工序,在动作定位与重复定位方面具有高的精度。尤其是在对精度要求比较高的工作当中,就必须要使用精度减速器。虽然伺服电机也具有保证精度的功能,但是在些负载较大的工作中,单纯地将伺服电机的功率加大其效果是很不理想的,而在适当的情况下借助减速器来提高输出扭矩就成为比较好的解决办法。因此减速器在各类关节型的机器人上有大量的应用,根据机器人身体部位的不同使用各类型的减速器。
在《中国制造2025》规划当中,重点指出了将“突破机器人减速器等关键零部件的技术瓶颈”作为机器人产业的发展方向。目前我国减速器行业还是片蓝海。据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减速器行业报告》的统计,全球范围内机器人将会逐渐普及,仅服务机器人的市场规模将会在2020年达到近200亿美元。
国产化迫在眉睫
在机器人的制造中,减速器由于其重要性,处于产业链的上游,同时在机器人的制造成本中占据权重较高。以6轴机器人25万元的价格为例,减速器的成本就占到将近10万。不过让人遗憾的是,目前我国的减速器尤其是精密减速器是我国机器人产业发展过程中的硬伤,还需要依靠进口,高昂的价格成在不断地压缩我国机器人制造业的利润空间。因此,对中国机器人机器人产业发展而言,精密减速器国产化已经迫在眉睫,是未来发展战略中的大课题。
当前,减速器价格呈下行趋势。因而,我国减速器市场发展要想从本质上获得突破,需要付出更多的耐心和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