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机器人与工业物联网为何成工业4.0的关键

机器人与工业物联网为何成工业4.0的关键

近年来,伴随着“中国制造2025”以及“互联网+”的广泛普及,作为以打造工业强国的后工业市场逐渐从过去的“制造”逐步往“智造”升,传统式工业产业转型之路慢慢苏醒,打造具有技术竞争力的“工业4.0”智能产品,已成为当下我国工业产业链的项重要命题。

“工业4.0”已成为当前工业制造较具热门的个话题。它来源于德国,是早些年工业制造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纵观当前我国的现状,还得依靠传统式企业根据本土制造技术开辟中国特色的道路,此未免有些力而不足。而此次工业4.0的席卷,确实值得我国工业制造产业借鉴学习的地方。但对于如何借鉴,如何完成从“制造”到“智造”产业转变,却是个令人值得冷思量的问题。

为什么引入“工业4.0”?

从当前的对外放出的信号来看,“工业4.0”和“中国制造2025”已被列为我国战略发展的重中之重。BCG较近两份报告显示,使用工业4.0新技术将让中国企业的生产效率提升25%,由此可额外创造6万亿元的附加值,并影响上百万从业人员的工作。其中,包括自动机器人、增材制造、现实增强管技术、模拟技术、水平和垂直系统整合、工业物联网、云计算、网络安全和大数据分析等在内的9项数字化工业技术将成为工业4.0成败的关键。

可以说,工业4.0的来袭,已搅乱了制造业这池“春水”,我国工业制造将完成新轮工业变革。

其实,在引入“工业4.0”概念之前,我国之前就已经对工业生产方式智能化、信息化转型升有所准备,包括些国企或民营企业在这轮改革风到来之前,已经完成了系列概念上的问题。而工业4.0的到来,只不过让这些概念上的问题变得更为清晰、明确。

事实上,“工业4.0”的高速发展为我国带来了个更加注重精细品质和独特体验的消费时代。从某种程度来说,在发展“工业4.0”事业的过程中,中国制造和中国企业缺乏的并不是技术,而是种静得下心的理念。诺倬力位资深老专家认为,中国制造目前亟需摒弃急功近利的发展思维,同时也要结合这股趋势,根据自身实际需求条件,作出定性的整改和策略,只有这样真正完成工业4.0自动化的转变,进而形成中国的工匠精神,真正助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上一篇:焊接机器人在自动化生产的优势
下一篇:机器人与人类能否和谐共生?

猜你喜欢 / More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