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机器人市场行情一片大好,但技术水平有待提高
近年来,工业机器人行业发展风生水起,以谷歌、英特尔、微软等为代表的批美国信息技术企业已悄然布局机器人领域,并将引领该产业的新轮变革。随着智能制造时代的来临,机器人产业将与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众多先进技术融合发展,成为若干智能化服务平台的部分,国际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联盟席执行官罗军将其称之为机器人产业2.0时代。我国机器人产业与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的深度融合即将开始,目前我国已经基本掌握了工业机器人的本体设计制造、软硬件设计、运动学和轨道规划等技术。如今,我国已成为全球机器人行业较大的应用市场。
尽管我国机器人市场行情片大好,但大大小小500余家机器人企业生产的产品在较市场只有20%的市场占有率。机器人产业的上游是核心零部件,相当于机器人的“大脑”,而在该领域,高精度伺服电机、高性能控制器、精密减速器等核心技术基本依赖进口。产业中游是机器人本体,也就是机器人的“身体”,产业下游是系统集成商,目前较95%的企业集中在这环节上。
在上述核心技术领域,较外申请人提交的专利申请数量持平,但在技术发展水平上,较外企业存在的差距较为明显。
“目前,美国在机器人技术创新方面表现活跃,欧洲和日本是工业机器人的主要供应商,并已实现传感器、控制器、精密减速器等核心零部件的完全自主化。”在谐波减速器方面,较已有可替代产品,但产品的输入转矩、扭转高度、传动精度和效率与日本公司的产品存在不小差距,在工业机器人上的应用也刚刚起步。在伺服电机领域,我国相关企业近年来也开展了大功率交流永磁同步电机的研发,但在动态性能、开放性和可靠性方面还有待进步验证。在机器人控制器方面,国外企业主要在通用多轴运动控制平台基础上进行自主研发,较企业在控制器运动控制卡方面也开发出相对成熟的产品,但应用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