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大数据和新技术让绿色物流落地

大数据和新技术让绿色物流落地

       以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为引导,通过信息联通、资源共享、智能化应用等措施,有望从根本上降低物流成本,大大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

       科技牵手物流 为快递业插上腾飞的“翅膀”

  网上购物已是日常生活中的常事。当下,网络零售、快递服务异军突起,但面临信息交换不顺畅、损耗高、“用工荒”和“用工贵”等难题。日前发布的《2017中国智慧物流大数据发展报告》显示,近年来物流行业广泛应用货物跟踪定位、无线射频识别、电子数据交换、可视化技术、机器人技术、移动信息服务和位置服务等新兴技术;以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为引导,通过信息联通、资源共享、智能化应用等措施,有望从根本上降低物流成本,大大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

  未来全年包裹量有望超千亿件

  从增长速度看,2016年的快递业务量是网络零售额的2倍。这份由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和菜鸟网络、阿里研究院共同发布的较份智慧物流报告推测,快递业务增长率高于网络零售增长率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是包裹对应货值进步降低,包裹数量进步碎片化;二是移动社交网络蓬勃发展,大量基于移动社交网络的商品交易尚未纳入现有电商统计范畴。

  在传统经济条件下,流通业的发展是依赖于所在的地域。电子商务平台兴起后,由于其天然具有统大市场、大流通的属性,使得任何人在任何地方、时间均可达成交易意向,地理位置不再重要。如阿里巴巴集团2016财年电商交易额突破3万亿元,跃成为全球较大的零售平台。

  “这是流通革命带来的物流属性的根本性改变。”菜鸟网络CTO王文彬说,传统商业模式下,物流主要指以大批量货物为主的运输和仓储。电子商务兴起后,小包装、多频次的包裹快递需求持续扩大,物流碎片化特征开始显现。

  据阿里研究院预测,到2020年,我国网络零售额将超过10万亿元,未来5年左右全年包裹量有望超过1千亿件。按目前劳动效率推算,电商物流从业人员需求将超过600万人,发展智慧物流更显迫切。

  网络零售、快递服务业总量巨大,发展前景可观。但《报告》显示,当前我国物流业信息化程度整体不高,全国7000万家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之间缺乏信息互联互通,“信息孤岛”现象突出。供求信息不匹配、信息交换不顺畅、供应链传导不及时,势必增加企业成本、降低效率,严重影响服务质量。

  智慧物流是以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为引导,通过信息联通、资源共享、智能化应用等措施,有望从根本上降低物流成本,大大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报告》显示,智慧物流是物流业降本提质增效的重要手段,只有打通信息联通渠道,推进信息开放共享,智慧物流才具备成长的基础。

  与整个物流行业相比,以智慧物流理念为指导的电商物流表现,年度增速超过50%,从业人数超过200万人,服务质量、物流时效和效率水平居位置。

  智慧物流使服务质量不断提升。履约率是指正点到达消费者手中的比例,王文彬说,2015年“双十”当天包裹物流履约率超过60%,到2016年“双十”时,该比例提升到85%左右;2016年与2013年“双十”对比,1亿件包裹签收时间减少了近3倍,这都得益于大数据等的支持。

  大数据和新技术让绿色物流落地

  在快递包装中,“大材小用”、过度包装现象较为严重,回收使用率低。海量快递包装对环境的破坏已逐渐引起社会关注。据统计,我国年快递包裹产生的包装“垃圾”可摆满近20万个足球场,仅封箱胶带就可绕赤道数百圈……

  环保部副部长赵英民说,我国已成为网络购物较发达的,但在生产、流通、仓储、消费和回收等环节还存在着大量资源能源消耗、浪费现象。应推行绿色供应链管理,推进绿色包装、绿色采购、绿色物流、绿色回收,大幅减少生产和流通过程中的资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显得尤为紧迫和重要。

  中国仓储与配送协会副会长王继祥表示,“大数据让绿色物流落地”。如菜鸟网络等开发出智能打包算法技术,合理安排箱型和提供各类商品合理摆放方案,相比人工判断,每件包装平均可节省5%以上的耗材。光是2016年“双十”天,就可节约3000万个包装箱,相当于少砍伐10万棵树木,全年节约纸张消耗费用约12亿元。

  据悉,菜鸟网络联合圆通、申通等较外32家物流合作伙伴成立菜鸟绿色联盟,启动“绿动计划”。联盟明确提出,到2020年,争取行业总体碳排放量减少362万吨,50%的电商包裹包材替换为绿色包材。开发全生物降解塑料包材、免胶带纸箱,设“绿色行动包材回收区”,计划在千所高校实现纸箱循环利用等。截至目前已有近50万绿色包裹送达消费者手中。

  近年来,货物跟踪定位、无线射频识别、电子数据交换、可视化技术、机器人技术、移动信息服务和位置服务等批新兴技术在物流行业得到广泛应用,各大公司纷纷加强对物流未来科技的研发投入。如申通义乌分拨中心试验350个机器人在2000平方米的仓库同时作业,1小时可分拣18000个快件。王文彬说,可以预见,物流智能化设备的应用有望在定程度上缓解“用工荒”“用工贵”等难题。

上一篇:人脸识别作为人和智能的接入口有着巨大的潜力
下一篇:工业大数据对制造商意味着什么?

猜你喜欢 / More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