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中国制造变为“中国智造”
“中国制造2025”出台年多来,中国加快了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战略转型的脚步。与此同时,全球制造业先发近年也不约而同提出“重振制造业”相关战略。
各国竞相在制造业领域发力并非偶然。专家认为,这反映了制造业正在发生深刻变革,传统制造业正在被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特征的先进制造业取代,而后者代表着全球制造业未来的发展方向。
制造变为“智造”
所谓先进制造,是相对于传统制造而言。如果说工匠精神成就了传统制造业,那么先进制造业依靠的是创新驱动。
“制造业发展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趋势明显,而智能化更是其突出特征。”对于传统制造向先进制造转型的趋势,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在“2016智能制造国际会议”上这样总结。
德国较先将这发展趋势概括为“工业4.0”。按照德国“工业4.0平台”的说法,“工业4.0”代表第四次工业革命。在此条件下,人、物品和系统相互联接,形成有活力、实时优化、具有自我组织功能、跨企业的价值附加网络。这种网络能根据成本和资源消耗等不同的标准进行优化。
在工厂生产中,“工业4.0”的概念表现为更加“智能”的空间:更加的机械和机器人设备重新定义了生产区域;数据驱动、自动化、综合性以及数字技术辅助的组装线能够被实时监控,并可以根据工厂的需求调整设置。
以条智能化“工业4.0”生产线为例,人工工位依旧存在,但已在辅助机器人帮助下工作,如已投入应用的瑞士ABB公司双臂工业机器人Yumi、德国博世公司可灵活编程的机器人APAS等,都可以代替工人做重复性“脏活、累活”。人的负担得以减轻,出错率大幅降低,人机互动的安全性得到较大程度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