喊了好几年的机器换人,结果究竟如何?
自2012年底,浙江、江苏的传统制造企业中逐渐兴起“机器换人”,众多企业纷纷引进现代化、自动化的装备进行技术的改造升,2014年,随着“东莞号”文件及各项扶持政策的出台,“机器换人”在珠三角的制造业重镇东莞轰轰烈烈的开展,并在全国的掀起了场“机器换人”的浪潮。时至今日,机器换人的结果如何?从公开数据来看,确实有批制造企业通过更换机器设备提高了生产效率,如美的、格力等批大型制造企业已经成功完成工厂的自动化改造,减少用人。鉴于目前中国制造业每万人的机器人保有量低于发达水平,未来,类似的大型制造企业仍然存在较大的机器应用空间。
国产机器人面临着个尴尬的现状,能负担起机器人应用的企业或者坚持自主研发机器人,如格力;或者选择收购国外的机器人公司以自给自足,如美的;或者选择长期合作的具有成熟应用模式的国外机器人,如各大汽车厂商。大多数的国产机器人被局限于搬运、上下料等领域,据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理事长曲道奎称,搬运上下料机器人占国产机器人销量将近60%。只有少数机器人企业有机会应用于其他复杂场景,如埃夫特通过奇瑞汽车的合作,能更多地应用在汽车生产线上。低端应用又反过来制约国产机器人在高端应用领域的突破。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国产机器人企业还有很长段路要走。
相较于机器换人,目前提得较多的是人机协作。人机协作的较大特点是可以充分利用人的灵活性完成复杂多变的工作任务,而机器人的高效、准确则成为倚重点。这说明,机器人技术在某些方面还是无法达到人类的灵活性,追求无人工厂需要付出更大的成本或者面临着频繁的后期维护问题。
浩浩荡荡的机器换人风头终将过去,那些成功完成了机器换人的企业将通过提高生产效率赚取更多的利润,而那些没有能力完成机器换人的企业也将在人工成本上涨的压力中,面对来自东南亚的廉价劳动力的竞争而失去优势。在这之中,国产机器人企业也将面临系列的挑战,或者凭借技术创新保持竞争力,或者在竞争的大潮中被淹没。



C19托盘式搬运叉车AGV
C2托盘式堆垛叉车AGV
四向穿梭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