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中国智造:奔跑吧!工业机器人

中国智造:奔跑吧!工业机器人

 目前,我国将智造较多地运用在机械自动化、大数据、集成系统等领域,工业机器人作为自动化集成系统的产物,在我国智能制造过程中产生着重要的角色作用。

    随着“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落实,中国工业机器人全产业链将继续保持稳定增长,关键零部件的国产化和细分市场的应用开发将越来越多,也将吸引越来越多的新企业投身于此。工业机器人的核心零部件国产化的趋势明显;协作型机器人将在中小企业领域实现更广泛的应用。中国工业机器人技术和应用的快速提升,必将加快中国智能制造在国际上的竞争力。



    2016年4月,《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发布;同年12月,工信部、财政部联合发布《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6-2020年)》。前者用于推动我国机器人关键零部件和高端产品的重大突破,后者明确了机器人在我国智能制造占据的重要地位。

    2016年中国工业机器人产量将达到5.2万台,同比增长57.6%。预计2017年中国工业机器人产量将增长到6.4万台,2020年产量突破10万台,年均复合增长率在19%左右。

    亚太地区机器人及相关服务的消费额将增长倍以上,即从2016年的600亿美元(约合4167亿元人民币)增至2020年的1330亿美元(约合9236亿元人民币),复合年增长率达到22%。制造业将继续主导亚太地区的机器人支出,离散制造和流程制造2016年分别占据33%和28%的消费份额。

    2016年汽车制造业工业机器人占比较高 核心零部件国产化趋势明显

    工业机器人产业链主要由零部件企业、本体制造企业、系统集成商构成,2016年产业链各环节均得到发展。核心零部件国产化的趋势已经显现。

    较企业已经从事关节型机器人本体研发与生产,系统集成环节向高端配套发展。下游应用领域方面,汽车制造业是工业机器人占比较高的应用领域,涵盖了汽车及汽车零部件生产、加工及仓储的全过程;电子行业由于制造柔性化和生产高速性的要求,工业机器人的使用也必不可少;金属和机械加工行业引入工业机器人,有利于产品的批量化生产,实现生产自动化,降低人力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

    2017年协作机器人市场份额扩大可期

    2017年,协作机器人将凭借重量轻、耗能低、体积小等优势进入传统机器人未涉及的细分行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市场份额也将随之增长。

    协作机器人相较于传统工业机器人,具备重量轻、耗能低、体积小等特点,将在小型零件制造如食品加工、精密电子器件等细分制造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并且,协作机器人柔性更强,工作任务可以随时改变和调整,且价格般在10-15万元之间,对以小批量、定制化、短周期、没有太多资金对生产线进行大规模改造的中小企业吸引力较大。

    2017年智能制造将继续唱响工业领域主旋律,制造从2.0向4.0迈进的过程中也许会经历万难艰险,但是全球智造的大环境趋势下,这股潮流已成历史必然,中国崛起的路上更需要利用好这把双刃剑,为中国工业发展培养更多的人才、创造更多的机遇。
上一篇:机器人“大脑”进化论的先进自动控制技术
下一篇:机器人的应用及前景

猜你喜欢 / More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