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工业机器人职业教育依然不完善

工业机器人职业教育依然不完善

        与工业机器人专业人才的需求逐年增长相比,工业机器人专业人才的培养却处于相对滞后状态。目前,本科院校培养的机器人相关人才,大多从事原理研究、本体开发及特种机器人开发等,而较大多数高职院校有工业机器人应用方面对口专业虽然逐年增多,但开设年限较短,从课程内容设置到人才培养过程,还不够成熟。

  上海信息技术学院工业机器人专业带头人李光华老师,2015年在对15家应用工业机器人的企业调研中发现,很多机器人操作工缺乏基础的学科知识,他们大多是高中或者中专毕业后,进入企业,跟着师傅学两年就算入行的“徒弟”,几乎没有个是懂得机器人维护使用的“内行”。有时候连电线布控都得由企业找来大学本科甚至研究生毕业生进行调整。他为工业机器人专业所设计的人才培养计划,要念4年时间,除了86个学分必修课外,还有近100个学分的专业课,外加60个学分的顶岗实习课程。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控制技术学院院长黄麟表示,目前,较并没有系统公认的工业机器人课程体系、教材和实训设备等教学资源。因此,工业机器人相关专业当下都处在探索的阶段,教什么、怎么教、甚至实训平台怎么开发,都没有固定的模式可以借鉴。但有条,这切都得以学生能有效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为较终目的。2013年,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在机电体化专业中增设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方向,2014年这专业正式独立开设,并遵循“数据融合、集成应用”的理念自主设计了整套从课程体系建设、教材编写到实训平台搭建的人才培养方案。

  此外,师资弱、考证难、大企业多选择本科院校合作等等成为职业教育的痛点。据了解,按照惯例,职业学校都会在毕业时考取两个由劳动保障部门组织考试的职业技能证书。但在工业机器人领域,还没有这样的证书可以供学生报考。
上一篇:机器人技工缺口或达数百万
下一篇:工业机器人呈强劲增长态势

猜你喜欢 / More Like